中国快递出海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快递物流各路领军企业蓄势已发,加速「出海」节奏,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把「中国速度」带往海外。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快递出海面临着哪些挑战?该如何迅速发展?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浩先生认为,中国快递是邮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出海有利于构建面向全球的寄递服务网络,提升国内和国际寄递服务水平,同样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策略实施。
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作为邮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快递在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在国际上,中国快递的基础作用发挥尚存不足,中国快递亟待加快出海。
快递出海的战略意义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周恩来总理将「传邮」上升到「国脉」的高度。这是因为邮驿作为国家的信息、资金和货物传输系统,犹如国之血脉,至关重要。以「古丝绸之路」为例,这不仅仅是一条商旅来往于途的商道,更是一条中国历代王朝精心卫护的西进戍边物资运输通道和信使奔驰、驿传通达的邮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包括快递在内的邮政业依然是有效的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的传输系统,依然是国之血脉,其通政、通商、通民功能和在国际上互联互通的桥梁纽带战略作用不容低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稳步推进,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各行各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作为国家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出海有利于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促进快递企业加快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利于构建面向全球的寄递服务网络,提升国内和国际寄递服务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快递出海面临着挑战
(1)国际业务的规模效应尚未完全体现
作为全程全网的快递服务,网络外部性和规模效应明显,市场占有率越高,时效就更容易保障,单件成本也越低。中国快递包裹量已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快递包裹,国际包裹相对规模较小。
根据国家邮政局预测:2019年中国快递包裹量超过600亿件,国际包裹量仅有20亿件左右;快递业务收入达到9500亿元,国际业务收入仅有700亿元左右。如果国际快递业务不能尽快突破临界点,实现规模效应和盈亏平衡,企业不得不持续花费大量的国内资金弥补国际业务,快递出海将遭遇瓶颈。
(2)头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以中美头部快递企业顺丰和联合包裹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顺丰的营收总额为909亿人民币,而联合包裹的营收总额为719亿美元,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飞机数量方面,顺丰拥有全货机60余架,而联合包裹的全货机超过500架。票均单价,顺丰已远超国内同行达到23元人民币,但与联合包裹票均单价约66元人民币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2018年顺丰的国际业务收入只有26亿元人民币,而联合包裹但国际业务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是顺丰的38倍,差距巨大。当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顺丰等国内头部快递企业的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
(3)国际政治、法律、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抗风险能力不足
近年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因为意识形态、经济因素、竞争因素、自身因素等原因,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除了面临文化风俗方面的冲突外,还常常遇到调查、起诉、处罚、禁入等措施,面临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知识产权、国家安全、工会等诸多方面风险。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仅仅在反倾销方面,中国二十多年来就一直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95年以来,中国各行业遭遇反倾销调查已超过1000起。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政治、法律、规则、文化风俗各不相同,不同国家面临的风险点也不一样,亟需快递企业提升合规审查和抗风险的能力。
(4)超级快递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不管是联邦快递所在的孟菲斯还是联合包裹所在的路易斯维尔,建设超级快递枢纽是国际快递巨头的成功经验之一。以联邦快递所在的孟菲斯为例,其位于美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能够与公路、铁路、水路相连接,联邦快递全球99%的货物都能直接通达孟菲斯。
现阶段,中国快递企业的超级枢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顺丰建设的鄂州、邮政速递所在的南京和圆通选择的嘉兴等枢纽尚处于起步阶段,未真正实现超级枢纽作用。
(5)快递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短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与其他行业相比,快递出海面临更加严重的人才短缺,缺乏懂外语、懂法律、懂管理、懂国际运营、懂国外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究其原因,一是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相比,快递业的薪资相对较低,对人才吸引力较弱;二是快递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起步晚,院校教育专业设置与国际化需求脱节,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多止于外语能力,缺乏综合能力培养;三是国际业务实践的时间短,大部分快递企业尚未「三十而立」,出海开展国际业务的时间则更短,企业内的国际化快递人才缺乏实践的锻炼和时间的沉淀。
快递出海的发展策略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与日俱增,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快递不能缺席,快递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能力出席,快递出海时不我待。
(1)重视与跨境电商的协同发展
跨境电商与快递企业协同发展可以达到双赢,可利用双方优势,共同出海。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跨境电商货物运输包括邮政小包、国际快递、专线物流、海外仓、海外转运等解决方案。
快递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为跨境电商出口和进口提供一种或几种解决方案。有条件的快递企业甚至可提供收寄、分拣、运输、投递、支付、通关、结税、退税等综合性一揽子解决方案。
(2)服务于制造企业「走出去」
2018年,中国前500强的制造企业海外营业收入为4.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94%。制造企业国际化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华为已在全球设立16个研究所和36个联合创新中心,海尔已在海外拥有12个工业园和54个制造中心,柳工在全球共有10个海外子公司和13个区域配件中心……快递是制造业出海的重要服务支撑。
近期联邦快递事件再次显示制造业急需可靠的国际快递服务。中国快递应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支撑服务,积极参与制造企业的全球化生产链,在更深层次参与产业链价值链。
(3)联合或整合全球资源
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敦豪快递等都是通过并购、控股、重组等一系列联合或整合资源的方式成为国际快递巨头。作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下的快递业,在联合或整合全球资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快递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顺应国家战略发展,应重点关注航空公司、机场、铁路、公路运输、港口、海外仓等全球资源,促进快递枢纽、分拨中心、营业场所与上述资源整合。可通过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渠道筹集资金,采取战略联盟、绿地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在战略地区加快布局,积极扩大国际业务的服务范围和规模。
快递企业还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整合,培育与各国政界商界和社会界的良好关系,打造或收购全球化的快递品牌,推动实现快递企业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大幅提升。
(4)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为应对政治、法律、规则、文化风俗等方面风险,快递企业一是在公司治理体系上应适应国际化经营,建立现代化的跨国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合理管控风险,必要时设立专门的合规部门或合规管理人员。二是从上到下应增强风险意识,遵守当地的政治、法律、规则和文化风俗,将合法合规经营融入到企业文化,定期针对各类风险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三是发挥律所、咨询机构、保安机构、行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采取各种形式抗风险,合法捍卫企业自身权益。
(5)培养和吸引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快递企业应注重培养和吸引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掌握行业知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对于优秀的在职人员,可补充培养外语能力和国际化素养,推动现有专业人才向国际化人才转型。对于优秀的国内外人才,应积极引进,提供平台,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在国际化一线发挥作用。同时,应联合行业协会、培训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力量,建立机制,加快培养快递业国际化人才。
文章来源: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